王麗莉:城市化委員會城鄉市容環衛專委會專家顧問、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設備成套研發中心主任
關于“我國中小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一體化解決方案”,我將從五個方面來闡述。
一、生活垃圾的產生
2013年,我國658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72億噸/年,平均清運量合約47.12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9.3%。面對如此大量的生活垃圾,每個城市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符合該市特點的收集轉運體系。
生活垃圾產生源主要包括道路的清掃、居民小區、集貿市場、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產生的垃圾,這些垃圾收集到垃圾桶或垃圾箱,由環衛部門負責收集、運輸、處理和處置。
二、收運系統的建設
收運系統從內容上分包括四大系統,即收集系統、運輸系統、配套系統和管理系統。收集系統和運輸系統密切聯合,互為相依。所以,收集系統在建設過程中,在財力允許的前提下,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收集點、收集站盡量建成可壓縮式,垃圾盡量少地遺撒和外露,盡量減少視覺污染和嗅覺污染,提高環境效益;二是重視配套設施建設。如:污水盡量直接排到市政污水管網,少設死井;要增設降塵、除臭設施;三是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如每個收集站或點要設有小型控制室,對垃圾稱重計量、設備運行情況、維檢修情況等實現實時統計和監測。
三、轉運站及轉運系統的建設
1、轉運站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的標準和規范比較齊全,但建設過程中選址是一大難題。按照標準規范的選址要求,轉運站應建在垃圾產生相對集中的區域,與處理處置廠的運距要合理。但現實是這樣的站址太難了,主要表現是地塊面積不夠大,不夠規則,滿足不了建設要求,還有地塊的地址結構較差,地基處理投資過大等等。至于選擇的廠址,地下有管網、地上有高壓線的情況有很多,主管部門協調需要很長時間。
2、轉運站和轉運系統的建設模式
轉運站的建設模式按密閉形式可分為全密閉式和半密閉式;按建筑物埋深形式分類,分為全地上式、半地下式和全地下式。在建設模式的選擇上,在投資允許的情況下,應重點考慮以下因素:一、首選全密閉地上式建站模式。周邊居民看不到作業過程,可有效避免視覺污染,同時有效避免臭氣、粉塵的外溢,減少對周邊環境影響。二、在用地較緊張的前提下,建設全密閉的半地下式轉運站。三、用地異常緊張時,建設全密閉全地下式轉運站。四、一個城市建設多個轉運站時,應考慮建設轉運系統。在轉運系統的建設中,各個站的轉運工藝、建站標準、集裝箱容積和轉運車輛型號應盡量一致,以便實現設備互為備用、節省投資、應急狀況下集中調控。
四、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特點及處理工藝簡介
1、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特點
中、小城市垃圾有什么特點呢?一是生活垃圾中無機物含量多,廢紙及纖維等可燃物含量低,熱值低,垃圾成分復雜多變、不均勻,隨季節波動大。二是城市其它固體廢棄物的存在,如餐廚垃圾、污泥和建筑垃圾。
2、衛生填埋處理工藝
填埋場作為生活垃圾處理和處置的最終消納場所,是必不可少的。其優點是工藝簡單,技術成熟,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垃圾資源化;缺點是土地資源占用量大,無害化程度低,臭氣控制難且成本高,滲濾液處理難度大,對地下水產生二次污染。
3、焚燒發電處理工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垃圾熱值不斷提高,我國的垃圾處理開始采用焚燒的處理方式,該工藝在“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方面效果顯著。優點是工藝簡單,技術成熟,工藝流程較短,采用的核心設備(爐排爐)為非標設備,其余多為通用設備,工藝和設備較成熟;垃圾減量較明顯,處理廠環境效益較好。缺點是投資較高,政府補貼較高;垃圾在儲料坑中堆腐時產生的滲瀝液約為垃圾總量的20%,焚燒產生的爐渣約為垃圾總量的20%,產生的飛灰約占總量的3%—5%,廢灰屬危廢,需要加水泥和螯合劑一起固化后,與爐渣一起填埋。因此,每個城市在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時一定要配套一座爐渣衛生填埋場。該工藝對處理單一的生活垃圾效果較好,但對其它固體廢棄物的協同處理效果較差,甚至沒有辦法。
4、綜合處理工藝
綜合處理工藝主要包括單一物料、多工藝的綜合處理和多物料、多工藝的綜合處理。
單一物料、多工藝的綜合處理主要是生活垃圾的不同成分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如生活垃圾中熱值高的部分采用焚燒,有機質含量高的部分采用生物處理,灰土部分采用填埋處理等。
多物料、多工藝的綜合處理主要是指城市的多種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理,將所有的廢棄物集中分類,分成熱值高的部分、有機質含量高的部分和灰土部分,不同的組分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形成以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為主要任務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使進入園區的所有城市固體廢物得到有效的處理處置,物料在整個園區項目之間實現最大限度的循環,園區輸出產品進入社會,實現園區與社會之間的大循環。園區的建設,容易實現政府監管,二次污染物易于控制。園區的建設,實現廠內廠外道路、供電、供水等設施共享,有效地節省土地資源,進而節省項目投資。
由于園區內有多個固廢處理項目,工藝流程較長,管理需要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