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整理
指導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馬奈草地
承辦單位:北京誠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城市化》雜志、城市化網、新浪網
時 間:2017年7月27日
地 點:馬奈草地·圖書館
主題為“特色小鎮如何產城融合”的第29期城市化茶話暨城市思想者沙龍,于7月27日在馬奈草地圖書館舉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小城鎮及城鎮化研究專家喬潤令發表了“特色小鎮的市場、政策與產業”的主題報告,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原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經貿委培訓司司長王忠明主持、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北京馬奈國際商務會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城市化委員會委員金錫順等專家、學者、企業家等4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第一、特色小鎮的消費群體。中國目前有3億中產階級,據預測,2020年達到4億人,2030年將達到5-7億人。城鎮化本身是一個創造或者培育大量中產階級的過程。特色小鎮是中產階級的專利品,中產階級是特色小鎮的主要消費者,特色小鎮未來的產品、文化、情懷都要符合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
目前,城市人到鄉村休閑旅游已成潮流。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4400億元,從業人員790萬,其中農村從業人員630萬,550萬戶農民受益。其次,由于中國大城市地價高企,大城市到鄉鎮異地養老的現象日益增多。另外,城里人到鄉鎮長期居住現象日漸突出。
綜上而言,鄉村休閑旅游的繁榮與鄉鎮異地養老和居住的與日俱增為特色小鎮發展康養、養老、田園綜合體、休閑養生、文化旅游等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特色小鎮也將成為中產階級追求的生活方式。
第二、特色小鎮的產業。李克強總理講過一個大幸福產業,包括康樂、運動、文旅、養老和大數據五大產業,占到產業的70%到80%,我認為這是特色小鎮的主流。研究表明,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后,大文化、大旅游、大運動、大健康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因此,五大產業正是中產階級最需要的,也是特色小鎮主要承載的產品。
第三、特色小鎮將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中國正迎來一個資本下鄉熱潮。十八大以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經濟基數下跌,民營資本投入不高,但唯有特色小鎮領域,民營資本熱情高漲。另外,眾多大公司直接參與進入特色小鎮領域。中國房地產業的前50強也已經全部進入特色小鎮領域。總之,政府和市場都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這是特色小鎮的突出特點。
第一、特色小鎮是助推產業升級的新平臺。
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是實體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特色小鎮的提出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特色小鎮是多元化的,沒有統一標準。
浙江的特色小鎮在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建了一個面積1平方公里的新平臺,以歷史經典產業如茶葉、黃酒、絲綢等為依托,圍繞單個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且做專、做精、做尖,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單打冠軍”,形成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且延伸了產業鏈條。
所以,特色小鎮不是行政意義上的一個鎮,而是形成新產業、新經濟、新人居環境的創新平臺。
杭州余杭區臨平新城藝尚小鎮集中匯聚了全國設計、創意、文創、智慧、新媒體、人才培養、公共創新平臺等軟資源,打造詩意的工作生活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的新平臺、國際交流平臺。使得原有的中低端產業鏈,有了高端創意、設計、品牌,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
第二、特色小鎮是創新、創業的新平臺,也是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產業形態、新的體制機制、新的融資模式、新的建設模式的新載體。
杭州的云計算產業園以阿里云為核心,吸引眾多相關 行業和單位形成了一條云產業生態鏈。目前,云計算產業園已經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智能硬件創新中心,國內外多家企業入駐,產業覆蓋APP開發、游戲、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數據挖掘等各個領域。
第三、特色小鎮是開發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經濟的新載體。
我很贊同喬潤令主任的報告:既從各方面講了特色小鎮的實施,又分析了特色小鎮的風險。所以,對于特色小鎮投資需謹慎。
2000年,同濟大學《時代建筑》曾與我聯系,說到上海市準備在郊區搞九個小鎮,十七年過去了,只有江南古鎮朱家角成功了。
2003年,我講了“人多地少”的再思考,其中一點是“人均GDP空間分布的梯度”問題,對于我國城市人均GDP,城市中心和郊區差距太大,這就意味著在這中間有很大的發展空間。1998年,國家倡導“退耕還湖”“退田還林”,我想,與其政府出錢讓農民在地里種樹,還不如允許城里人下鄉買地住家,并立法規定綠化率,其綠化生態效果比農民種樹不會差。政府直接出錢補貼農民種樹,這屬于公益性質。而城里人下鄉住房種樹是生活消費,帶動農民就業、農村發展。像這些做法,如果沒有相應的監管制度,效果很難保證。
我參與海淀西山地區的規劃時,制定的方案全部都是利用山前坡地、荒地,最后開發商等方面表示不解、不同意,還是偏好優勢地塊。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老工業區用地、甚至垃圾堆積處理的地方都是可以利用的地塊。以柏林為例,一塊工業廢棄地零地價招標,但是要求中標者必須處理好該地的污染問題,達到治理標準。
今天這個話題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而且在我國中產階級群體已經很龐大的前提下,也有現實的必要性。與日本、歐洲相比,我國土地利用面積并不緊張,但是我國當下住宅用地緊張是事實。而浙江省能發展得很好,其實就是因為其市場化氛圍強,加之政府信譽高,很多方面非常適合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現行憲法規定農村土地屬集體所有,其很難像城市土地一樣流轉,這是發展特色小鎮中最難突破的限制。而某些基層政府又缺乏信譽,用地沒有安全保障。
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最直接的表現之一是我國居民大部分居住在高層住宅,甚至某些鄉鎮都進入了“高層住宅”時代,這樣一來,又面臨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要解決最核心的土地問題,既需要政府樹立信譽,又需要立法規范誠信。
問:關于特色小鎮,有沒有教育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案例,或者您有什么樣的思考?
喬潤令:特色小鎮在這方面,包括浙江省,還沒有一個做得比較好的成功案例。這不像歐美國家,許多小鎮本身就是特色小鎮,因為中國的教育資源都不在鄉鎮,所以我建議在城市群內分享內部資源。在中國,民營資本進入正規教育很難。在北京的周邊地方,有很多做教育特色小鎮的空間。現在北京民營教育資源過剩,大量教育機構倒閉,資源閑置。將這些資源利用起來,搞一個類似的特色小鎮,就在校園里頭,把文化加進去,把培訓或者教育類似的東西加入,搞出一些特色,我覺得還是有希望。但是遠離大城市的地方,沒有資源,不宜搞教育。
問: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像劍橋、牛津等地,都是先有一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然后慢慢擴張形成,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以人物為中心形成的。中國也有鄉賢,與當地結合,他們可以承擔一個區域的文化藝術,用文教來驅動一個地方的發展。如何讓人回到鄉野,支撐和沉淀出一個真正的小鎮。全國有沒有這樣的先例——以人為中心、以文教為特色來驅動一個地方的發展,同時兼有一些產業?
喬潤令:這個命題非常有價值。中國現在不講情懷,是非公益文化為主的階段。做這個事情道理上沒問題,但是很容易發現到處碰壁,獲得的支持比較少。這個問題已經探討過,甚至做過:有人試圖以傳統書院的形式建設特色小鎮,還有周易小鎮……創意都非常多。但是這種東西我們甚至會清楚看到其敗落和結束。以教育為特色建設小鎮,生源會成為一個大問題:現在的年輕人看重應試教育,需要領取畢業證,而教育要想盈利需要發放畢業證;沒畢業證的屬于職業技能培訓。我們這是一種鄉賢、一種文化、一種情懷的培訓,現在我還沒發現這種情況能夠成立,沒人做,也做不了,這是很殘酷的。我們如果在遠離居民區的自然原生態地區建設書院,我也得出結論——基本上不行。對于這種情況,可能連政府領導都不支持,因為沒有社會條件支撐。所以說,我覺得這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
秦佑國:至于說能不能把大學或者是重要的學校辦到郊區,當年清華的位置也屬于郊區。像美國一些知名大學也有的在郊區。剛才喬主任所說的“發展階段”非常重要。美國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些大學屬于私立大學,當中國對少數富人開征高額稅收,同時又對慈善事業者減免稅收的時候,中國就能突破這個發展階段了,也能實現。我再補充一點,所謂特色就是要有區別,烏鎮不掛紅燈籠,這就是差別,江南多少小鎮,唯獨它不掛紅燈籠,而近幾年這么多重要的會議都在烏鎮舉行。這也會對我們建設特色小鎮有所啟發。
問:我們對特色小鎮的理解可以歸納為三個數字——三、二、六:三是指無特色不小鎮、無產業不小鎮、無人流不小鎮;二是指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兩個引擎——產業引擎和文化引擎;六是指特色小鎮建設的六個階段——頂層設計、投融資、產業建設、小鎮的建設以及產業的植入、運營管理和品牌的提升。這是我們對特色小鎮的一些理解和認識,希望喬主任和在座的嘉賓給我們作指點。
雖然時間不早了,我還是要感謝各位的光臨。此次與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城市化茶話活動暨城市思想者沙龍達到了預期效果。
對于今天喬潤令主任的演講,非常精彩,我很有感觸。已經開發過四季青這個項目,作為過來人,我愿意向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剛才喬主任也已經指出,農村產權制度會的硬性規定會導致很多問題,我當年也遇到過這種問題,地方的很多人為因素容易形成干擾。我之前做項目的時候,一直和村、鎮領導甚至區領導接觸,中間也有喜有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某些地方領導,進度因人而異,使得我的項目落實一波三折,直到最后遇到一位開明的領導,順利溝通,項目才得以最終突破。很幸運,今天這個項目獲得了大家很高的認可度,并得到了很多大企業的青睞,展現了它的價值。
當年我提煉出一個主題,堅定地做閱讀社區的特色項目,獲得了很多政府部門的配合,并最終成為北京市的試點項目。同樣道理,特色小鎮的建設和打造也是如此,雖然任重道遠,但是有國家的支持,只要堅定信念和信心,做出特色,前景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