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1 20:20:30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葉紫
盛來運(徐想 攝)
城市化網4月21日北京觀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16日發布會釋放關鍵信號:面對美對華加征關稅等外部挑戰,中國經濟何以展現超預期韌性?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以一組城鎮化發展數據給出答案——城市消費升級、產業鏈協同、開放樞紐擴容、數字底座迭代,正在為中國經濟鍛造抵御風浪的“壓艙石”。
壽小麗(欒海軍 攝)
?1、城鎮消費能級躍升:內需“主引擎”全面激活?
截至2024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占比突破67%大關,人均GDP站上1.3萬美元臺階,消費升級浪潮席卷287座地級以上城市。一季度服務消費同比勁增12.7%,智能家居、文旅體驗等新業態滲透率持續攀升。盛來運指出:過去五年,以城市為支點的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80%,這是"雙循環"戰略的底層邏輯。
?2、城市群“金字塔”戰略:制造業韌性背后的三級協同網?
針對美對華制造業“卡脖子”風險,盛來運亮出中國底氣:依托19個國家級城市群構建的“研發-生產-配套”三級協同網絡,一季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引擎城市群高技術制造業投資飆升16.8%,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戰略產業產量增幅突破30%。他強調全產業鏈配套能力,是中國制造業連續15年領跑全球的核心密碼。
?3、內陸樞紐崛起:“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重構貿易版圖?
當傳統外貿承壓,重慶、西安、鄭州等內陸城市正成為開放新支點。一季度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7.2%,占外貿總額比重超半壁江山。168個綜合保稅區、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織就全球貿易網,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1.9萬列,陸海新通道物流效率提升11%。盛來運解讀說,從沿海單極到內陸多極,這是中國市場的空間辯證法。
?4、數字城市“底座革命”:每萬人15.7個5G基站催生新質生產力?
城鎮化與數字化的“雙化協同”正在改寫增長方程式。全國297個地級市建成“城市大腦”,5G基站密度達每萬人15.7個,杭州、深圳等20座“雙千兆城市”為遠程醫療、智能制造鋪設數字軌道。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4%,盛來運預判:當城市成為數字技術試驗場,新質生產力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5、城鎮化“政策工具箱”:5.6萬億專項債撬動18%大宗需求增長?
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中國城鎮化政策儲備充足。35城試點“三大工程”拉動房地產投資0.6個百分點,5.6萬億專項債重點投向城市更新、地下管廊建設,帶動鋼材水泥需求環比激增18%。盛來運透露: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萬億級內需空間隨之打開,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戰略回旋余地。
從京津冀的協同創新到長三角的一體化市場,從粵港澳的開放門戶到成渝雙城的經濟第四極,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城市化發展模式,正在為中國經濟鍛造抵御風浪的“壓艙石”、開辟穿越周期的“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