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兩大文件相繼出臺。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認為,這兩個文件一個指明城鎮化建設的方向,一個為繼續城鎮化破除相關制度障礙,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城鎮化水平、釋放內需、提高發展質量。相關領域改革可能加速,中長期利好市場。
“目前市場估值偏低,政策與改革舉措在逐步推出,我們建議投資者逐步布局、保持耐心。”王漢鋒建議短線關注對政策敏感的純內需板塊,主要包括基建相關、部分供給與需求均在國內的消費及服務、居住相關的產業鏈(建材、機械、汽車、地產、家居、家電、食品飲料等)。并根據自身投資期限及風險偏好配置低估值、純內需、高質量、高股息四大方向。
王漢鋒認為,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最大的內需,推進城鎮化所涉及的需求體量足夠大、且需求迫切。即使是國內相對發達的大都市圈,圍繞民生的交通出行、住房、醫療、教育、環境等方面進行優化產業與空間布局依然大有可為;同時,中小城鎮進一步城鎮化、增進與大都市協調發展空間也很大。
“我認為土地、戶籍、社保、投融資等方面制度繼續改革是關鍵。”王漢鋒表示,補齊城市公共衛生短板、改善城市公用設施、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等是政策執行和投入的重要領域。
為了推進上述改革、優化細節,王漢鋒認為短期較為關鍵的舉措包括進一步優化戶籍制度、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改革城市投融資機制,加快引導工商資本入鄉發展等。“粗略估算,以城鎮化升級為主線,僅舊改、保障性安居工程、升級傳統基礎設施、加強新基建等領域帶來的內需釋放在近年每年可以達到幾萬億元的規模,這是釋放內需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