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當前中國城市人口只達到55%左右,城市化進程遠沒有結束。中國未來的人口流動會形成3個1-2億人口的特大都市群,還有N個3000萬-5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群。有潛力成為特大都市群的地區是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武漢,成渝等地則有可能出現大城市群?!?2月16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顧問樊綱在廣西南寧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做主題報告時表示。
據了解,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于2008年1月6日在北京成立,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原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聯合指導,是集產業、學界、科研等于一體的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互動平臺,今年迎來了十周年慶典。當天,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暨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十周年慶典在南寧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14億中國人的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最偉大的實踐探索”,樊綱等國內外專家縱論14億中國人城市化的全球機遇。
“我國用30多年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200年才完成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的實踐經驗?!痹瓏临Y源部副部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胡存智表示,城鎮化使我國農民大規模地匯入城市,這無疑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最根本的社會結構變遷。我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億人增長到8.1億人,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61個, 建制鎮數量從2173個增加到21116個,城鎮化發展態勢得到確立,城鎮體系基本形成;一大批新型城市崛起,城市群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推動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在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現場,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在會上發布了《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試行)》暨《2017年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試行)》。原住建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秉仁作《十年積淀砥礪前行》的主題報告,回顧了城市化委員會的十年歷程和累累碩果。
另外,峰會上還表彰了2018年中國城市化優秀代表:獲得“2018年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的是:上海市長寧區的城區平衡發展的實踐與理論,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二十年根植農村圓夢鄉村振興,“超級社區”——農村(原產地)電商的社區級城市解決方案,北京天福園農莊復興中華農耕的鄉村實踐,廣東順德青田村的藝術鄉建探索中華文明復興的鄉村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