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洪: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市城郊經濟研究會秘書長
他來自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加之多年深入的理論研究和一線基層調研實踐,讓他對三農問題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中國的城市化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張英洪認為,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為此,他出版了首部農民公民權著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理論觀點和政策建議。例如,2002年他最早在學術界提出“給農民以憲法關懷”,2002年最早建議將12月4日設立為憲法日。
在城市化研究中,他重點以農民權利為視角研究城市化,倡導法治城市化。在他看來,只有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城市化,在城市化進程中規范和約束公共權力,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才能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文明進步。張英洪還較早地對新型城市化的內涵進行了界定,認為新型城市化是空間布局合理的城市化,是維護農民權益的城市化,是善待外來人口的城市化,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城市化,是生態環境友好的城市化,是民主法治的城市化。他提出把加強制度供給作為新型城市化的基礎工程,把依法改革創新作為新型城市化的基本方式,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為新型城市化的關鍵環節,把推進農村產權改革作為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任務,把實現農民市民化作為新型城市化的戰略目標。
張英洪主持過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市社科基金項目,發表文章數百篇,出版著作10多部,主要著作有農民權利研究系列作品:《給農民以憲法關懷》《農民權利論》《農民、公民權與國家》《認真對待農民權利》;新型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系列作品:《新市民——北京市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北京市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問題研究》、《北京市新型城市化研究》、《北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研究》《農民荒——北京市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研究》《北京市法治城市化研究》等。這些作品在獲得業內外的廣泛認可和普遍好評的同時,引發了各界的持久關注。